2019-11-08 14:50:18
2934
為加強交流互鑒、增進共識,推動國際關系、區域關系中的重要作用, 積極主動配合國家發展戰略。12月21至22日,由中國法學會主辦,云南省法學會、云南大學和北京大成(昆明)律師事務所共同承辦“中國東南亞南亞法律合作磋商會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法律研討會”在保山市騰沖縣召開。中國法學會副會長張鳴起,云南省委政法委常務副書記、省法學會會長喬漢榮,柬埔寨駐華使館公使銜參贊努齊望和110余名中外法學法律界的專家學者出席,中外嘉賓并致辭。開幕式由中國法學會對外聯絡部主任谷昭民主持。
當天的開幕式上,張鳴起指出,古老的海上絲綢之路自秦漢時期開通以來,一直是溝通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橋梁,而東南亞南亞地區自古就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樞紐和組成部分。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是中國領導人基于歷史,在中國與東南亞南亞各國關系不斷發展的新的歷史起點上,為進一步深化中國與東南亞南亞各國的合作,構建更加緊密的命運共同體,為雙方乃至本地區人民的福祉而提出的戰略構想。“保山市騰沖縣是中國西南最古老的商埠,是絲綢之路的要塞,在古絲綢之路上有著重要的地位。當前,騰沖作為西南重鎮,是中國向南亞、東南亞開放的重要‘橋頭堡’,已成為‘孟中印緬經濟走廊’的核心區位。今天,我們在騰沖舉辦這個會議,共同討論亞洲金融法律合作、經貿法律合作、互聯互通法律合作,可謂占盡天時、地利、人和。” 張鳴起說,中國與東南亞南亞國家法學法律界要加強交流互鑒、增進互信,以“一帶一路”為依托,充分發揮法律在引領、保障、推動國際關系、區域關系以及國家關系發展中的重要作用,共同努力打造中國-東南亞南亞法律共同體。
張鳴起表示,東南亞南亞地區自古以來就是“海上絲綢之路”的重要樞紐,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是中國領導人基于歷史,在中國與東南亞南亞各國關系不斷發展新的歷史起點上,為進一步深化中國與東南亞南亞各國合作,構建更加緊密的命運共同體,為雙方乃至本地區人民福祉而提出的戰略構想。張鳴起強調,中國與東南亞南亞各國關系不斷發展,有基礎有條件為本地區各國改善民生、發展經濟、加強合作、共同發展創造更加穩定、和平和有效的法治環境,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建設提供堅實的法律保障和強大的智力支持。
喬漢榮在開幕式上介紹,古老的海上絲綢之路自秦漢時期開通以來,一直是溝通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橋梁。在古代,由中國出發的海上絲綢之路有三條,其中一條是自四川成都出發,從云南騰沖出境,經緬甸至印度洋沿岸的海上貿易路線,也被稱為南方絲綢之路。該路線極大的促進了中國與東南亞、南亞地區的商貿與文化交流,為沿線人民帶來了福祉,為世界文明作出了偉大貢獻。
他認為,云南搶抓“一帶一路”戰略實施、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建設、中國—東盟自由貿易區升級版打造、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深化、橋頭堡建設等歷史性機遇,堅持科學發展、和諧發展、跨越發展,經濟社會建設呈現出可喜的局面。2013年10月,國家領導人出訪東盟國家時提出,中國愿同東盟國家加強海上合作,發展海洋合作伙伴關系,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,讓這條古老的通道又煥發出新的生機。習主席在今年11月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上又強調,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順應了時代要求和各國加快發展的愿望,提供了一個包容性巨大的發展平臺,具有深厚歷史淵源和人文基礎,能夠把快速發展的中國經濟同沿線國家的利益結合起來,要集中力量辦好這件大事。
喬漢榮說:“此次研討會的召開,將全面深化中國與東南亞南亞法學法律界的務實合作,加深對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互聯互通過程中涉及法律問題的研究,推動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全面發展進入新階段,意義重大而深遠。我們云南省法學會愿意敞開大門,與來自國內外的法學法律界的專家學者、組織機構,圍繞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中的法學法律問題共同展開研究,為促進我國、我省與東南亞、南亞國家開展法律交流與合作貢獻力量。 “朋友越走越近,鄰居越走越親。”相信,通過我們不斷的溝通和共同努力,必定能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成各國互聯互通、互利共贏的財富之路、文化之路、友誼之路。
研討會還指出,以“一帶一路”為依托,實現亞洲國家互聯互通、互利共贏,通過建設二十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,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及全球共同發展做出貢獻,是黨中央根據國際國內環境提出的重大戰略構想。此次研討會旨在探討如何運用法律手段推進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發展戰略,增進中國與東南亞南亞國家法學法律界的交流與合作。同時,會議還研討了亞洲金融法律合作問題、銀行資本運作法律前沿問題、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基礎設施及互聯互通法律問題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經濟合作法律問題等,22位中外法學法律專家學者就上述問題發表演講。
研討會期間舉辦了“中國-東盟法律培訓基地”第八期東盟學員研修班結業典禮,張鳴起向20名東盟國家學員頒發了結業證書。會前,張鳴起會見柬埔寨駐華使館公使銜參贊努齊望、印度駐華使館參贊迪穆里等外方代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