董家大院
董家大院
某日,從緬甸回來的馬幫又帶來了新鮮玩意兒,是一塊兒半透明綠色石頭。人們被這塊石頭散發(fā)的神韻深深打動。在這之后幾百年里,用這種漂亮的石頭雕琢成的玉器,為中國人平淡的生活帶來了無限愉悅,還成就了云南省的美名。人們一想到“七彩云南”,便會聯(lián)想到流光溢彩的綠色翡翠。然而“云南翡翠”原石主產地卻不在云南省境內。今天我們跟著麗江天行騰沖紅色旅游地接策劃、騰沖會議旅游地接公司,騰沖包車公司,騰沖包車公司小編一起走進騰沖翡翠博物館,來了解騰沖的翡翠文化吧。
騰沖翡翠博物館藏
《徐霞客游記》里有對騰沖翡翠的最早珍貴記錄。這位旅行家在崇禎十二年(公元1639年)春進入騰越(今騰沖)境內,停留39天,目睹了玉石業(yè)的發(fā)展狀況,并得到一位姓潘友人贈送的兩塊翡翠,他稱之為“翠生石”。然而旅行家的文字里并沒有記載騰沖有玉礦,“翠生石”到底來自哪里?翡翠來自什么地方?
翡翠印章 騰沖翡翠博物館藏
直到清代乾隆年間檀萃撰著的一部《滇海虞衡志》里才交代了翡翠的出處。其中描述:原石來自南金沙江(今緬甸北部伊洛瓦底江流域),緬甸人撿到后,在沿岸堆砌成一疙瘩。這些原石外表粗礦,大小如鵝卵。緬甸人并不知道里面玉質是好是壞,任由路人隨便挑選要價。買家拿回家鋸開原石,里面如果見翡翠,馬上暴富。這聽上去很像在“撿漏”,其實叫“賭石”。
翡翠毛石(重24750千克)騰沖翡翠博物館藏
清朝,乾隆帝和慈禧太后對翡翠的偏愛有加,刺激了翡翠在玉文化中的地位上升,進一步推動翡翠產業(yè)的發(fā)展。然而在這之后,由于翡翠的利潤空間巨大,緬甸官方開始干涉交易過程。
騰沖翡翠博物館
在緬甸,沒有玉文化。緬甸人也不像我們那樣把玉當神一樣供奉,但也認識到玉石是不可再生資源,原石的要價越也來越高。跑去緬甸尋找玉石的騰沖馬幫不得不另辟蹊徑。
形象翡翠學誕生
由于全世界能達到商業(yè)級別的翡翠只產于緬甸。“玉出騰沖”這句話聽起來有些牽強,其實在這背后另有一番含義。
騰沖翡翠博物館藏
到了清末明初,緬甸成為英國殖民地。政府采用承包稅收的辦法將玉石廠的稅收采用招商投標的方法管理,名為“叫崗”。這期間,涌現(xiàn)出一大批騰沖玉商出來投標,他們中有人承包開采玉礦長達數(shù)十年。
騰沖翡翠博物館
騰沖人把住了上游料石來源,接著玉石加工業(yè)在騰沖迅速崛起。“昔日繁華百寶街,雄商大賈挾貨來”。此時騰沖城內翡翠加工作坊近200家,玉雕工匠3000多人,僅1913年進口玉石貨值就達海關銀2.97萬兩。騰沖成為名符其實的翡翠城。騰沖翡翠迎來了繁盛期。
騰沖翡翠博物館
翡翠文化的發(fā)生、發(fā)展、繁盛,是在騰沖馬幫的馬背上,在騰沖商人的專注經(jīng)營過程中,在騰沖匠人的刻刀下開始并完成。這就是“玉出騰沖”的淵源。
晚清 金柄翡翠紐扣 騰沖翡翠博物館藏
民國翡翠餐具 騰沖翡翠博物館藏
騰沖翡翠博物館
騰沖人在清末主導了全世界翡翠的集散、加工、銷售。長期對翡翠產業(yè)鏈條的管理、經(jīng)營、推廣過程中積累了一套“形象翡翠學”體系。中國所有“種、地、水、色”稱謂判斷以及術語和規(guī)矩沿用至今。
騰沖翡翠博物館藏
整整一個下午都泡在騰沖翡翠博物館。駐足凝視每一塊石頭、每一件藝術品,細細品味它們的氣質和背后的故事原型,不禁感嘆,走遍全國,從沒有見過有像騰沖這樣與翡翠有著如此深厚淵源的城市。
騰沖翡翠博物館藏
邊地望族
直至1950年前后,滇西每年上萬人在緬甸的礦上挖玉。期間由馬幫運輸?shù)津v沖,加工后銷售到世界各地。騰沖曾壟斷了世界90%以上的翡翠流通。而當?shù)匾惭苌鑫鞫|董、南劉、北鄧四大名商為首的一大批商人團體。
騰沖翡翠博物館
據(jù)說西董大院如今還在。于是和同伴在參觀完翡翠博物館之后又開著車,在黃昏之際趕到了董官村。
董官村靠著一條小河,村口一面牌坊刻著“高節(jié)林立”,火山巖鋪成的墻磚路面,干爽而潔凈。此時的大院更像一座滄桑的物質文化遺產。木樓粗壯的結構,細膩精美的雕花仍然彰顯著曾經(jīng)的門庭顯赫。
19世紀末,20世紀初,極邊第一城騰沖商賈云集,號鋪林立,群雄并起。當?shù)厮拇竺痰目鐕烫柗种C構遍及國內和東南亞各大城市。商業(yè)活動涉及世界32個國家。1937年出版的《云南正氣歌》一書中寫到:“騰越人善經(jīng)商,其家資富有者首推”東董、西董“,而西董尤勝。
董氏祖上是明朝洪武十五年(1382年)來云南騰沖開屯戍邊將士。董氏家族在騰沖的600年間逐漸發(fā)展成為集軍功世家、耕讀世家、商旅世家于一門的望族。在清光緒至民國約70年間,西董家族先后創(chuàng)立了10余家跨國商號。其中董殿佐在緬甸設立“永裕號”專營翡翠有關生意。
西董家族兄弟幾個聰慧過人也非常勤奮,“西董大院”就是董家兄弟在清末民國初修建的宅院,當年耗資巨大,請了大理劍川最有名的木雕匠人,歷經(jīng)40余年才修繕完畢。當?shù)厝私榻B說,在滇西抗戰(zhàn)中,遠征軍第54軍軍部就設在西董大院,而54軍軍長闕漢騫就住在這個院子里……
西董大院
騰沖人的命運線
四大名商崛起,正是翡翠產業(yè)最輝煌的年代。翡翠為騰沖帶來了巨大財富,以此為基,樹立了騰沖人走向世界的堅定信心。徐霞客也沒有想到這個被他稱作“迤西所無”的城市后來變成了中國翡翠第一城。如果他樂不思歸任性地留下來,憑他的才識,做起翡翠生意,他的“旅行家”頭銜上可以前綴“富游”。
同時,看到“翡翠之路上”閃爍的是騰沖人勇敢、智慧、勤勞、仁厚、心懷天下特質。那些吸收天地靈氣的翡翠,與騰沖人銳利的目光相接,實現(xiàn)了石頭與眾人擁躉無價寶的蛻變。由此聯(lián)想到騰沖人的命運亦如翡翠般閃爍著奇異的光芒。
騰沖翡翠博物館藏
在騰沖翡翠博物館、在西董大院聽到這么多傳奇翡翠故事,忽然意識到翡翠之路即是騰沖人的命運線,里面飽含騰沖人野望、喜怒哀樂。誠如翡翠博物館創(chuàng)建者段治葵先生所言,“翡翠對于騰沖人并不是一件簡單的商品,而是一種特殊的情結,對翡翠的認知已融入到每個人的血脈”。